近日,碳酸锂报价工业级碳酸锂报价415000元/吨,较年度高值520000元/吨暴跌105000元/吨,跌幅超20%,持续偏弱整理。
随着疫情管控对生产方面影响逐步退去,碳酸锂部分新增产能仍在爬坡释放,叠加材料厂在节前订单尚未确定,碳酸锂价格仍有下调的预期。除了风口浪尖上的碳酸锂之外,近期上百种化工品价格持续阴跌。
氢氧化锂、磷酸铁锂、丁二醇、苯胺等化工原料吨价下跌超过千元,几十种化工品吨价下跌超过百元,让去年下半年以来被高价位原材料“折磨”的企业松了一口气。
▶ 苯胺:目前报价106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2100元/吨,跌幅16.54%;
▶ 顺酐:目前报价10166.67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2000元/吨,跌幅16.44%;
▶ 丙二醇:目前报价11266.67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2100元/吨,跌幅15.71%;
▶ 碳酸锂:目前报价4150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66400元/吨,跌幅13.79%;
▶ 甲酸:目前报价6266.67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000元/吨,跌幅13.76%;
▶ 三氯甲烷:目前报价515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775元/吨,跌幅13.08%;
▶ 丁酮:目前报价131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933.33元/吨,跌幅12.86%;
▶ 三聚氰胺:目前报价103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466.67元/吨,跌幅12.46%;
▶ 丁二烯:目前报价958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350元/吨,跌幅12.35%;
▶ 1,4-丁二醇:目前报价2334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3140元/吨,跌幅11.86%;
▶ 乙烯:目前报价9441.6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199.52元/吨,跌幅11.27%;
▶ 碳酸二甲酯:目前报价495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583.33元/吨,跌幅10.54%;
▶ MIBK:目前报价125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400元/吨,跌幅10.07%;
▶ TDI:目前报价174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850元/吨,跌幅9.61%;
▶ R134a:目前报价22666.67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2166.66元/吨,跌幅8.72%;
▶ 甘氨酸:目前报价22166.67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500元/吨,跌幅6.34%;
▶ 有机硅DMC:目前报价2668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520元/吨,跌幅5.39%;
▶ 聚合MDI:目前报价1792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1000元/吨,跌幅5.29%;
▶ 磷酸铁锂:目前报价1550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5000元/吨,跌幅3.13%;
▶ 氢氧化锂:目前报价470000元/吨,较上月报价环比下跌8666.66元/吨,跌幅1.81%。
近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,稳住经济大盘。要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,夯实稳物价基础。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,通过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,盘活基础设施等存量资产,以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和扩大有效投资、降低政府债务风险。指导地方拿出有吸引力项目示范,对参与投资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。在前期支持基础上,再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500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,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100亿元,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多发电。要优化政策,安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。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。
近日,全国促进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在京举行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。他强调,毫不动摇坚持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扎实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,积极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。
近日,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。批示指出:稳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生计,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。当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,各地区、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,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: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。通知提出,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,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。加强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。继续做好能源、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,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。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市场监管,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。
商务部:要进一步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。加力巩固传统消费。将深化汽车流通领域改革,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,扩大二手车流通,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。
央行: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;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